Josherich's Blog

HOME SHORTS TRANSCRIPT SOFTWARES DRAWING ABOUT RSS

Vol.05什么是孤独少女现象学? 克丽丝·克劳斯《我爱迪克》

30 Jul 2020

Vol.05什么是孤独少女现象学? 克丽丝·克劳斯《我爱迪克》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一期的痴人之爱,我是Gandalf,我是阿卓。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一个说法,就是我爱你不仅仅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我自己。这句话很多朋友在高中的时候、初中的时候可能就已经非常喜欢了,它来自于一首叫做《爱的诗》的开头,作者是Roy Croft。

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其实就跟这种感觉有关,可能我们爱着一个人,却对这个人本身知之甚少,但我们却因为这种爱的感觉,对自身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生命力。所以这就是自恋吗?其实很难说,因为我们在读今天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到了我们在爱一个人的时候,我和他的那个界限可能会变得非常的模糊,所以我们可能既是爱着他的人,也是爱着自己。

如果你陷入了一段不可控的强烈的爱情,在这段感情里面,我觉得就会体现出非常强烈的自恋的特质。当然,我认为在一段爱情里面,你表现出了自恋的特质,其实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因为这表示一段好的感情,它在不断地推动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这其实是一段恋爱,或者说是一段非常好的亲密关系,所能达成的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自我发现的功效,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很多参与。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Chris Cross的作品,《I love Dick》,我爱迪克。不过这本书听上去倒是挺冷门的,不管是在经典文学名著的队列里面,还是说是在现代的一些爱情小说里面,这部小说的名字听上去都比较冷门。

其实这本书的情节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它主要的人物只有三个。其实相当于这个书虽然写成了一本书,但它其实核心只是一个简短的事件。没错,我们的整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展开。在这个夜晚里边有三个角色,一个是Chris Cross,也就是我们的作者,或者是说和作者同名的角色。他是一个39岁的自称失败的实验电影创作者。

另外一个呢就是他的丈夫,他的丈夫叫做Silvia Lutringer,是一个当年56岁的大学教授。然后他们所会见的人就是我们这本书题目当中的Dick。他是一个英文的文化批评家。

所以在这个晚上他们吃饭的时候,Chris就看着这两个男性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着深入的交流。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发现Dick好像是在跟他调情。而又非常巧的是,那一天晚上因为外面下着很大的雨,所以Chris和他的丈夫很难回到自己的住所。所以Dick就主动邀请他们,不如你们今天晚上到我那里去住一晚上吧。于是三个人就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

Chris和Silvia他们两个人一起睡在Dick家的沙发床上,他们是三个人分开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那天晚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先声明一下,这三个人度过的这个夜晚是非常素的,什么都没有发生。

所以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愉快的夜晚呢?就是在当晚的交谈当中,Chris觉得他自己深深地爱上了Dick。他也觉得这个Dick当天晚上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也对自己有那么点意思。所以整天晚上,他在跟自己的丈夫睡在Dick家的沙发床上的时候,就一直想着他。

可是遗憾的是,等到第二天他们早上起来的时候,Dick已经不在了。于是两个人就收拾东西就走了。可是不久,这个Dick又给他的丈夫Silvia打了一个电话,在这个短短的三分钟的电话里边,他解释一下为什么早上他不在了。可能是他去做了一些事情,然后没有想到等他回来,这两个人已经走了。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截至到目前为止,Chris和Dick的交往,仅仅是在这一夜的交谈和一个三分钟的电话而已。然而在这简短的交谈之后,他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他。所以其实那天晚上本质上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对于Chris来说,他和Dick之间似乎已经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情感连结。

我其实很多理解这种感觉,就是青春期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可能就遇见一个人,然后你现在都没有跟他有什么交集,结果却惦念着这个人想了很多天。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边Chris拥有这种重新燃起自己青春的欲望的感觉。因为在这本书里边,他反复强调Chris当年已经39岁了,他对于自己即将变成40岁的这件事情非常的焦虑。而Dick的出现反而是让他重新换起了这种青春的爱欲的感觉。

中间有一个词我特别喜欢,Chris把自己对于Dick的憧憬和心态命名为孤独女孩现象学。我就特别喜欢他的这个用词,来描述一个明明已经年近中年的女性,内心依然充满着对于爱和激情的渴望,就让人觉得非常感动。

可是在这儿,观众朋友们可能会想,Chris不是已经结婚了吗?她不是有一个56岁的丈夫吗?那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就是Chris把自己对Dick的感觉跟Sylvia说了。说完之后,两个人共同发起了一个给Dick写信的项目。我觉得这里很有趣的事情是,这两个人他们一起去给Dick写信。

而且我们一开始就注意到Chris、Sylvia和Dick三个人,其实都是属于比较高级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艺术家这样的身份。并且像Sylvia,她是一个大学教授,之前是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师从罗兰·巴特的,她擅长的领域是去研究普鲁斯特。然后她拿出这种对于语言和文学精雕细琢的精神,跟Chris一起去给Dick写信。

就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两个人似乎面对的不是一个妻子遗情别恋的风流韵事,反而好像是面对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文学、充满文学性的诗学事件。而且恰恰是因为两个人都读了很多书,对文字都非常敏感,以至于他们会不断地检查自己给Dick写的信,然后他们每次都不满意,最后他们一封信都没有寄出去,反而成为了他们两个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所以等到故事发生到可能一个星期之后,这个Sylvia不得不去法国,而Chris不得不搬去美国东岸的时候,他们已经攒了90页的通信,而这里边一封信都没有发给Dick。所以在他们走之前,他们想,我们攒了这么多的书信,一封都没有寄出去,所以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在他们写信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会看见,这其实已经从两个人沟通的行为逐渐上升成一种行为艺术,因为两个人都是搞艺术的,他们两个谈着谈着就想着,我们应该去做一件艺术性的事情,应该是向公众去展示的一个艺术事件。那么他们当时就产生了非常多很疯狂的想法,比如说他们说要把这个给Dick的信,一刀信挂在Dick家门口的仙人掌上,然后在旁边搞一个摄影机,把Dick拿到信,看到信的画面拍下来。

或者他们要在Dick所在的学校的公开研讨会上,公开谈论他们给Dick写的这封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都会觉得Sylvia和Chris这对夫妻他们的脑子好像简直不正常了,明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这些观念上的风流运势,结果在两个人头脑中掀起的这种风暴,居然这么非同凡响。

而且他们不仅有了这种想法,还打电话跟Dick讲了这件事情,邀请他去参加他们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Dick的话,这时候你会是什么状态。就是你邀请客人到自己家睡了一晚,过了一个星期之后,人家打电话跟你说,抱歉,在这一周里边我们一直想着你,然后还写了90多页的东西,现在我们想把这些东西贴满你们家门前门后还有仙人掌上,然后我们想让你进来做表演,我们想要拍摄你整个活动的瞬间。

所以当时Dick他当然没有爽快的答应,可能只是寒暄了一下。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谈到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一方面体现在它和自己产生的互文,另一方面体现在这本书和许多艺术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互文。

所以讲到Chris和他的丈夫想要做的这个行为艺术,就不得不谈到他们想要模仿的这个艺术家Sophia Kahl的作品。1983年,Sophia Kahl有一个产生巨大争议的作品,叫做《通讯录》。这个作品的背景是Sophia他在街上捡到了一本不知道是谁的通讯录,然后在还给原主之前,先把它影印了一下。

之后,他拨打了通讯录上所有人的电话,询问这个原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片段式的信息,他拼凑出了一个完全陌生人的形象。因此,从这个精神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作品与Chris和Sylvia他们所做的事情之间的关联,就是他们所在做的也是通过不断的碎片化的书写,试图拼凑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的形象。

因为我们要记住,他们和Dick的交往仅仅是那一个晚上和之后的三分钟的电话而已。不过这里他的这种拼凑跟Sylvia的拼凑还是不一样的,像Sylvia这种是一种根据熟人的印象,根据这种生活的具体的真实细节,拼凑出来的一个真实的人的侧面图像。

但是像Chris和她丈夫的这种拼凑,实际上完全属于两个人的意义。意义这句话我觉得非常的准确,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在互相给Dick写信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思想不断发酵,在这两个对话当中不断地升级。然后以至于Sylvia觉得说Dick,这个事情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你看你什么都没有做,你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如此的爱你,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已经被你绞得天翻地覆。

所以后来他们甚至谈到要让Dick付出责任,我们要怎么处理尸体,接着讲了很多关于怎么处理尸体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这种对于Dick的想象,实际上成为了二人关系的一个焦点,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情欲也不断在升华。因为Dick的存在,使得Chris和Sylvia之间反而变得更加亲密。

有趣的一点是,Sylvia和Chris的婚姻已经持续了12年的时间。在他们两个的婚姻关系里面,实际上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非常平淡,甚至有点不太和谐的生活里面。包括他们可以这么平静地分享生活中的细节,这相当于作为他们婚姻中已经没有爱情的激情这件事情的补充。

就是相当于在漫长的婚姻中,两个人太熟悉彼此,婚姻已变得非常平淡,而那种爱情的激情已经彻底消退,也包括他们在发生关系的这件事情上,他们也变得非常倦怠。那么他们的这段婚姻要如何继续下去?他们实际上为婚姻寻找了一个补偿方式。

这种补偿方式就是两个人把他们的婚姻构建成一种所谓的解构主义式的婚姻,就是两个人要在互相相处的时候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两个人都拿出一种学究和艺术家的态度去分析它,把它分析成生活中的艺术事件、艺术时刻,让他们的这个婚姻看起来依然充满艺术家的浪漫和亲人之间的温情。

这夫妇俩对Dick这个人的意淫,却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一个转折点,不仅仅是焦点,也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在婚姻中发现了一种激情。此时我觉得需要指出的是,两个人对于Dick的情感也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从一方面来说,Dick是二人共同的欲望对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书里有一句话,Sylvia写道:“我被Chris对你的兴奋所吸引。”意思就是说,你让Chris这么兴奋,这件事情让我也特别兴奋。

在很多交往当中,我们会发现Sylvia把它看成是他和Chris共同完成的一个事件。因此,他会说我们其实跟Dick说不说无所谓,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沟通,即便没有Dick的参与,照样能完成。然而对于Chris来说,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Chris真的爱着Dick。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个分享给Sylvia的事情,而是对于他而言,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种迷恋的感觉。

所以当Sylvia这样说的时候,Chris反驳道:“不,我是真的喜欢他。”因此Chris对Dick的这种情感,随着他与Sylvia分开之后与Dick的进一步通讯当中,可以更加明确地感受到。那么他们是怎么分手的呢?

首先要提到的是,Chris和Sylvia后来在一次晚会上,又一次见到了Dick。在宴会结束时,Chris把那90页的信给了Dick,然后在这之后,Chris和Sylvia共同参加了一场宴会。在这一场宴会上,Sylvia是被邀请的那个人,而Chris是Sylvia的plus one,也就是被邀请的人可以带的那个客人。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Chris觉得自己的价值感和身份都没有得到承认。那么当然,Chris离开Sylvia显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字没有被写在邀请函上,而是因为这事情让他想到了在和Sylvia交往过程中,背后很多的情况。

比如说在Sylvia还没有成为成功学者之前,恰恰是Chris帮助他一手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使他成为一个可以被认可的学者。可是Chris自己却因为是一个女性,她的艺术创作没有得到很多人认可,反而处在一个止步不前的困境中。因此,他觉得这很不公平。这恰恰也是Chris和Sylvia对Dick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对于Sylvia来说,Dick是婚姻的补充,但对Chris来说,Dick所代表的这种婚外情的冲动和幻想,是意味着他这十年间对婚姻保持忠诚的行为的反叛。因为在他心中,为了丈夫而奉献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这种行为是自我奉献与牺牲,是社会赋予他的艺术家的妻子的责任。然而,艺术家的妻子责任却并不意味着艺术家的成就。

在文章中,Chris反复提到自己是个失败的艺术家,她的艺术生涯是不专业的。这一点在Dick的角色设置上也能够完美体现,因为我们发现Dick这个角色,很少去讲话。在所有沟通中,他往往是不存在的。当Chris给Dick打电话,在留言时,他也很少接电话,所以他变成了一个完全空白的存在。

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你不接电话,那使得你成为了一张白纸,可以让我们投射所有的想象。”这既是Dick作为角色的作用,也是一种对Chris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们就来到了书的第二部分。

在Chris离开Sylvia之后,我们会发现他的书写产生了很大的转变。整本书的后半部分,依然以书信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对于事件的了解也是通过Chris对于Dick的书信来掌握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比如说,我们会发现,在离开Sylvia后不久,他和Dick真正约会。然而在他们约会的过程中,Dick对他的感觉其实是非常模棱两可的。比如说,当天晚上,Dick会问Chris:“你想要干嘛?”而Chris会直接了当地说:“想要和你睡在一起。”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就是当Chris问Dick说:“你想不想要和我今晚一起睡觉?”时,Dick会说:“我不会说不。”等到Chris进一步想要明确对方的意图时,Dick会说:“我对这个想法并没有感到不舒服。”因此,Dick从来都不会直白地表达自己对Chris的欲望,而Chris永远被放在一种不得不申诉自己对Dick欲望的状态。

然而当他反复地这样做时,甚至可以想象,在几十封书信之后,可能从Dick的角度,他根本无法避免地被人投视着欲望,不断地被人表达着爱意。这个时候,他其实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话:“但你甚至都不了解我。”当然,虽然有了这种尴尬的沟通,最后他们两个还是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

可是在这之后的通讯中,Chris试图不断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Dick,并将自己对Dick的欲望转化为书写。因此在整个书的后半部分,Chris介绍了非常多的艺术家,比如犹太艺术家奇塔基,比如著名女艺术家Hana Wilk,还包括他讲到的威地马拉政治,历史学家David Ratry,所有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实际上都在反映出Chris作为女艺术家的生存现状,阐释了她为何得不到承认,以及她将欲望社会化的一种尝试。

在书中的第二部分,我们看到Chris对Dick的爱欲塑造与他与Chris之间现实中情感的发展,完全形成了两极化的状态。一个是在Chris的书写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断加强,对Dick的爱欲也在不断涌向新高峰。可是在现实中,二人相处始终是处于一种勉为其难和尴尬的境遇。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其实可以从Chris的书写中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内容。一方面,他确实好像在表达对Dick的爱欲,但我们会发现他在表达这一爱欲的过程中,其实在不断回望自己的人生,从少女时期到与Sylvia的恋爱时期,以及婚后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一直遭受性别歧视和诸多压迫。

他甚至说,男性至今仍在毁灭女性的生活。他觉得在生活中,他一直被塑造成需要为男性奉献自己艺术价值的角色。在她婚前,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时,他过得十分贫穷,但在这段时间内,他被周围的人教育道:“你生活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呢?”你生活的目的,应该是想办法提高你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因为这将成为你找到人生出路的砝码。

因为你要从穷困潦倒的境遇解脱出来,就必须努力成为一个艺术家或成功学者的妻子。当你成为这样的角色的妻子后,便会获得成功的人生。然而当Chris成为Sylvia的妻子后,他发现自己的身份永远只是Sylvia的妻子。他去参加宴会,报上自己的名字时,检查请柬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无论他去拍多少电影,把自己的电影送去参赛,花费多少精力去编辑多少书,取得多少艺术成就。身份永远都只能是Sylvia的妻子,而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则非常失败。他对于Dick这一爱恋对象的书写越成功,自己作为女性的脆弱性就越深隐藏。

我们会发现,在Chris的世界里,书写事业的成功与女性的脆弱性完全是矛盾与对立的。在通过对Dick这一形象的塑造时,他经常会写着写着就开始自言自语,抱怨自己的困境。他常常会说,为什么女性的脆弱只能放在非常情色及个人化的领域里发声。当我们反映女性的脆弱时,为什么这永远只能是个人化问题?而女性总被塑造成纯洁无瑕的角色?为什么当谈及女性的堕落时,人们总会将其与作奸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Chris所要塑造的女性,生活得非常艰难,同时也不被允许享有各种各样的艺术与选择自由。他在这样的书写中,常常会陷入一种倾诉对Dick的爱欲,随后又开始抱怨自己在艺术领域中的种种碰壁。我觉得这其实很有趣,因为他其实将自己在艺术生涯遭遇的各种不幸与作为女性身份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隐藏在对Dick的爱欲书写背后。

在这里我们也会发现,这本书作为一个类似于半自传的虚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这里,虽然很多情节并不完全真实,但我们知道,Chris Cross作为角色和作者,对于艺术界和女性处境的观点是合而为一的。而这本书更精彩的地方在于,它不单单在谈论这些现象,且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证明这些现象背后的荒谬性。

比如说,当他给Dick写信时,他介绍了之前提到的犹太艺术家奇塔基的作品,介绍了Hanna Wilk的作品。这些段落本身都是精彩的艺术评论。所以并不是说这个角色在说自己:“我比Dick更懂艺术,我比你是更好的文化评论者。”而是他通过自己的写作来证明这一点。并且这种证明不仅是角色的证明,也是作者的证明,他在艺术作品中,内外散发着对现实社会的批评与反思。

作为Chris创造的这几乎完美的艺术品的收尾,他给了一个非常绝的转折:Dick终于给Sylvia写了一封回信,而非直接给Chris的。这封信中,他甚至拼错了Chris的名字。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他在信里面非常关键的几句话:“虽然与你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我与你们两人算不上特别亲近的熟人,但我却因此成为了这种炙热迷恋的对象。我只能说这件事到现在依然让我难以理解,起初让我感到费解,后来让我感到不安。”

我们会看到,你们两个在玩的这种怪诞的游戏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我现在感到后悔的是我稀里糊涂地参与到了你们这种游戏中。当然,我们看到了第二点,就是与先前提及的Sophia故事的呼应。虽然我并不否认Chris的才华,但我并不认为我应该因为他的才华而牺牲自己的隐私权。

在这里,Dick全盘否认了他与Chris的关系,甚至通过拼错Chris名字的方式,彻底否定了Chris之前那种强烈的精神爱的感觉。而且这封信还是写给Sylvia的,和Chris没有关系。我觉得更揪心的一点是,Chris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给Sylvia的,另一封是给他的。他先拆开了给Sylvia的信,读了那段信息,刚想拆自己的信,却发现我的只不过是给Sylvia的信复印件而已。

从Dick的角度去叙事,我们会发现,他完全否定了Chris为自己树立的所有重要性和主体性。因此在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练习,就是我们可以再做一次角色转化。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是Dick,会是怎么样的感觉。假如你是Dick,你可能会觉得,真可怕!我邀请朋友在家睡了一晚上,过了一周,他们跟我说:“我们夫妻都很喜欢你”,还写了90页情书。

之后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分开了,这时你与一个非常爱你的女性可能见了几次面。而之前她还跟我说,她给我的学校打电话、给我的同事问我今天穿了什么,试图与我建立某种连结。我们看到,从Dick的角度,他可能确实并不将Chris视为爱人,甚至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种被跟踪的受害者的形象。

当然,Dick对Chris的态度并不是毫无行动,我们看到他也主动与她交往之间确实有着约会关系,只是可能并不像Chris解读的那样热烈与深刻。因此,这里我们可以探讨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Dick对于Chris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线索就是Chris对精神分裂症的阐释。

Chris在一封信中花了很长篇幅来阐述他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及种种症状,以及它的社会含义。因此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说Dick是Chris的一个分身,所有Chris进行的书写都宛如自我书写,他在创造着自己。Dick只是他自我当中所需要的对自己倾听、迷恋的对象。虽然Dick说:“你甚至都不了解我”,但这个事实对Chris来说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为Chris所需要的并不是Dick这个真真正正的人。他对Dick个人身份的了解,甚至仅是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才提到Dick的童年。 而这个时候在他看来,他对童年的叙事只是一种,他利用创商去吸引别人的一个手段而已。

所以他心目中迷恋的那个Dick,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需求,他通过这种形象的塑造,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诉说者,成为了一个创作的主体。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再一次借用这个刚才讲到的Sophia Kall,她的作品的一种诠释。就是我们刚才讲到Sophia Kall,她是自己去跟踪其他人的生活,然后把这种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去进行创作。

所以他所挑战的,直接的是这种我们所听说的过种罗兰巴特的作者以此的说法。那么他通过作为一个,他叫做first person artist,他通过成为一个第一人称的艺术者,重新把作者的身份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那么对于Chris来说,他所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就是他通过不断地书写,不断地去生产,不断地去创作自己和Chris这种对话,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作者,他成为了一个艺术的创造者。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Dick这个人,他产生这个意向,他本来的这个缘由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

以及Chris作为一个女性和作者,就是他拥有很多身份,他既是故事的女主人公,他也是婚姻里面妻子的角色,同时他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多种视角的融合,产生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这样那种独白和创作。

也有人因此就说,这其实就是一本爱马鲍法利,就是鲍法利夫人她自己的一个独白的作品。

那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来谈论一下跟这部作品非常相关的另外一本书。这是一本创作于19世纪的作品,作者是弗洛拜,这部书是鲍法利夫人。

我们会看到弗洛拜的这个作品里面也很有趣。就是,那同样是一对夫妻,我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妻里面的这位丈夫,夏尔鲍法利,也就是鲍法利先生。她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然后学习也不是很优秀,然后考这个医生的资格证呢,也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上。

但是最后她还是当上了医生,生活在法国北部的这样一个村子里,长得一般,然后资质也一般,人生的理想也一般,就非常满足现状。

那么和她相反,她的妻子艾玛鲍法利,她年纪非常小,因为她是鲍法利的第二任妻子,非常漂亮,浑身散发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气质。她跟Curis非常像,就是浑身充满着一种艺术家和女性的气质。

那么跟鲍法利的婚姻带给了她很多浪漫的想象,然后新生活让她也充满了激情。她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生活布置成了一种像巴洛克金屋画一样,非常精致和优雅的生活,幻想着像骑士小说里面贵妇人一样,拥有完美的爱情,去经历又刺激又浪漫的生活。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非常琐碎,非常频繁,她的丈夫也很无聊,虽然夏尔鲍法利非常爱她,但他们之间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跟克里斯的处境非常像,艾玛鲍法利她也处于一段非常不快乐的婚姻,真正让她在这段婚姻里面获得生机的是她先后遇到了两个情人。

这两个情人是谁,其实现在在我们的语境里不是很重要,重要的事情是这两个情人让艾玛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激情。她一头栽进了爱情的漩涡,心里眼里全部都是自己的情人,一心只想着抛家弃女跟她的爱人私奔。

我们会看到在这个时候,艾玛她在陷入爱情的激情的同时,她越来越沉溺于物质的享受,她开始各种非常奢侈的消费。最后物质的这种享乐和欲望的这种狂欢就纠缠在一起,而反过来又刺激了艾玛对于爱情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最后这样的一个爱情带给了艾玛非常悲剧的结果,她欠了非常多的钱,没有办法去向她的丈夫交代。因为我们看到她挥霍完了她这个憨厚的丈夫的钱,无法解释。而这两个消耗了她大量金钱的情人,在这个时候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跟她说我没有钱,就走掉了。

那么走投无路的艾玛就只能偷毒自杀,服毒。这里其实刚才我觉得特别经典的一个场景就是,她跟刚才Dick给Kris写信的时候说,我跟Kris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是熟人。你们这样的一个幻想对我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我会觉得跟这个Dick的态度非常像,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艾玛跟Kris他们投射爱情的这个对象,他们在最后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的这个对于爱情的构建,对于激情的构建,在最后的那一瞬间打碎了。

而且我们看到,艾玛跟Kris的结局其实非常相似。当然艾玛会更加古典一点,她死了,服毒自禁。而这个Kris她实际上是在文学意义上的死亡。因为她所塑造出来的这个文学上的爱情在那一瞬间完全都被杀掉了。

在”I love Dick”这本书里面,其实专门有一个章节有一封信是Sylvia写的。她以自己是这个夏尔暴法利的口吻去写了这样的一封信。在”I love Dick”这本书里面,其实专门有一个章节有一封信是Sylvia写的。她以自己是这个夏尔暴法利的口吻去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她把自己就是在这段感情里面的这个状态定义为她是暴法利先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去想呢?她其实这个状态就是跟暴法利先生就非常像。因为我们在讲述”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聚焦于包法利夫人去追求她的激情,追求她的爱情。

她的现实生活被局限在跟包法利先生无聊又琐碎的婚姻里面。但是我们其实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包法利先生其实非常的爱艾玛。就是虽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语言,但她其实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一种非常务实的家庭的方式去爱艾玛。

她不能理解艾玛所追求的那种东西。她觉得她这种从小从这种歧视文学里面看到的浪漫主义的精神,这种东西对她来说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但是她非常清楚艾玛过得非常的不幸福。

那她为了补偿艾玛的不幸福,做了很多事情。她会觉得艾玛非常抑郁。那她为什么抑郁呢?肯定是小村子让她过得不幸福了吧。所以她想办法把整个家里搬到了更大的城市里面,让艾玛过得更幸福。

在艾玛跟其他的情人发生联系,然后去花很多很多钱的时候,她签的账单都是包法利先生付的账。包法利先生不明白艾玛为什么要买那么多奢侈的东西,但她觉得自己这样的一个非常浪漫、非常优雅的妻子要进行这样的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所以那些账单送过来她毫不犹豫的就签掉了。包括艾玛死去后,包法利先生要偿还艾玛的大笔债务。她当时甚至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工作,帮艾玛把剩下的债还掉了。

而真正把她击垮的是她在很后来的时候,发现了艾玛跟她情人的一些书信。她终于明白在艾玛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这个时候她崩溃了,很快就病死了。

就我们会发现在这里,不仅是克里斯发出了艾玛在那个时代不能发出的女性的声音,其实Sylvia也发出了包法利先生她内心的独白。但是我会觉得克里斯和艾玛包法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并不觉得她最后有真正意义上的像死亡一样的象征,因为我觉得她的突破性恰恰是在于她是完全不需要Dick这个角色的。

就她并不需要Dick成为她的任何一个东西。甚至我觉得之前这个Sylvia她讲的是没错的,哪怕没有Dick,我们这种通讯也可以继续。因为她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把Dick作为一种符号,然后去塑造她所需要的这种主体。

她只需要这个Dick这个idea,这个想法存在。她并不需要这个人她的爱真正的存在。所以我觉得说最后哪怕是这个Dick,她没有给她这种她想要的回报。

但是我觉得这个Chris她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我觉得这是这两部文学作品,他们的时代当中,时代背景差异所带来的一种很大的不同。就是Chris作为一个现代的女性,她获得的是一种觉醒。

在她被这个Dick拒绝之后,她依然是有生命的。甚至你可以说因为这种拒绝而获得了生命。为什么?因为她在跟Dick的通讯当中,她说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意识到失败也是我的爱情的一部分。

所以我去接受我的失败。所以这些都是她的生命力和主体性的体现。她最后跟她的Sylvia离婚了,她其实选择走出了她的婚姻,通过这种方式去承担她的被建构出来的激情的后果。

但是我觉得这里边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她和Sylvia,她们并没有真正的分开分开。就是她们只是说在可能婚姻上面,或者是在这个身体上不在一起。

但是Sylvia自始至终一直都跟Chris保持关于Dick这个事件的沟通。她一直在支持她。其实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去借鉴的一个事情。就是你们可以成为伴侣,然后你们可以关系终止,但不代表曾经的伴侣在终止关系之后就一定成为敌人。

你们依然可以因为同样的事情保持连结。你们依然可以彼此关心和支持。其实我觉得很多读者到了最后,很多人知道Dick他是很懵的状态,他并不想要卷入其中。

所以我觉得可能这里边更需要我们关注的,凡是这个Sylvia和Chris的关系。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超越关系形式本身的一种连结。

之后呢,我想要从这个作品的写法上面来讲一讲它的独特的地方。因为我们刚才讲到说,这本书的互文性很强。那么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这本书一直在告诉你它是什么。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实现着什么样的功能,而你作为读者要用什么样的理论去解读它。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当Chris和她的丈夫Sylvia陷入他们的一言状态的时候。

那么曾经有这一段话,这她的丈夫说, 你写的这个话太这个Baudrillardian,就是鲍德里亚式的了。然后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这是一个线索,就是作者在告诉你,我所做的这个写作,它其实是一种鲍德里亚式的写作。

什么意思?这里边要提到的就是法国的哲学家Jean Baudrillard,他提出的一个叫做simulacral simulation的概念,叫做拟态和模拟。什么意思?一个拟态,就是这个东西它是一个东西的复制品,可是这个东西它的这个原本的拷贝并不存在。

而什么是模拟?什么是simulation呢?就是现实当中存在一个东西,而这个符号或者是一个商品,然后它去代表着那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所以这个鲍德里亚想说的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地步,就是我们不断的在用一个符号去指代一个旧的符号。

那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哦,社会当中比如说看到一个石头,然后我去画一幅画,然后它成为这个石头的一种不完美的表现。可是随着我们的这种符号系统变得不断复杂化,我们不断的在用新的符号去指代旧的符号。

以至于现在我们生活完全是处在一个虚拟现实当中,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我们身边所接触的符号,它所指代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这不断的无限的所指的过程当中,然后我们失去了一种对现实本身的连结。

那我们可以想象比如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然后不断的在和自然的环境进行割裂。或者是我们在这个大众媒体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一种完全虚构的不存在的世界当中。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种拟态的世界作为一种解读的范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非常轻松的去理解这个Dick这个角色它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这里看到的是两个主人公Chris和Silvia,他们都不太了解Dick。

但是他们却发展出了一整套对于Dick的情感,然后对于他的这种关系,对他们的影响产生的几百页的对话。可是他们原本的真实的拷贝,可能甚至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对他了解知之甚少,他们只知道的是一个片段。 哪怕是不完美的一种表现。

而在他们这种不断的语意的生成的过程当中,甚至于这种哪怕不完美的表现也变得模糊了。他们讲的Dick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Dick。那么相似的过程在我们阅读文本的时候还会出现。

比如说有这样的一段话,然后他引用了,如果作为女性我们困在了这种关于个人的这种艺术创作当中,以至于我们无法使我们的这种作品产生某种公共性。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把我们的私人变成一种公共的话题,然后让它成为我们艺术的主题呢?

所以这句话他讲的并不是他,是他在信里面像这个Dick所介绍的艺术品。可是他所描述的却恰恰是这本书的意义。那么他所体现的同时也是这本书的意义。他是作者Chris Cross,他作为一个个人把自己的情欲的反思,他意识到了背后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然后他以一种书的方式呈现给我们大家。而这种呈现即在这个书里面的现实当中有它的意义。

因为在书里面他讲到了这本书要出版,同时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当中也有着意义。因为这本书的的确确被出版了,被我们读到。而且他也被这本书里面Dick的原型,所真真正正地去想要去阻止他出版。所以这里边其实我们另外一个可以思考的就是这种公共性它背后展现的一种性别的维度。

那么第三个例子就是他讲到说,这个性可以被看作是something in between cultural criticism and fiction,就是这个性可以被看作一个介于文化批评和虚构的作品之间的一个东西。那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立刻想到,这确实就是这本书啊,这本书里面包含着很多的文化评论,它同时也是一个虚构的作品。

所以这本书它非常具有这种自我的护文性,然后它在不断地告诉我们作为读者,你应该怎么去读这本书,你应该从哪些的理论的角度去解读它,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线索。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细心的读者会有一种破案的感觉,就是你获得这个线索,然后用它去解开这背后的谜题。

那最后一个我想谈到的一个角度就是,我希望大家也可以关注到这本书里面非常明显的一个性别视角。既然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线索,然后我们进行解读的过程。那么在最后我想要讲到的可能就是作者留下的一个最明显的线索,就是他说到他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Who gets to speak and why?就是谁能够讲话?为什么这个人可以讲话?

那么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这里面他讲到为什么我们在女性在谈论性的时候,我们每次都觉得在贬低自己,好像是只要我们谈论性就在作践自己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谈论自己的欲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个角色进行互换。就是我们想象一个男性在进行这个作品的书写,然后他讲到我遇到了一个我非常非常热爱的女性,然后我对她是多么的疯狂,我每天去想她,然后茶饭不思。

然后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这样的作品非常地多,非常地常见,因为我们习惯了把男性作为一个欲望的主体,女性作为欲望的客体。就像我们在上一次讲到洛莉塔的时候,我们甚至会从这样的一个男性的视角,明明是对一个未成年少女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的情欲,但是依然会产生很多非常浪漫的联想。就是说我们会看到整个故事,如果说她是摆在一个男性叙述的视角下,她的欲望的状态,不管是正常非正常,不管是强烈或者比较清淡的这种状态,她都会被赋予一种权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可是一旦女性去诉说她的欲望的状态的时候,不管你所诉诸的这种欲望,它是一种正当的欲望,还是一种隐秘的欲望。最后她都会被贬斥到一个非常微妙的,甚至是非常下层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会看到女性想要去发出自己的声音,永远会被局限在一个非常私人化、不被重视的一个领域。

就像是Curis她觉得自己在艺术和写作上的成就,永远都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因为自己是某个人妻子的身份,而得不到承认。跟她本身的这件事没有关系,跟她达到的成就没有关系,而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她所发出的声音就是被遮蔽的。

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们一样觉得这本书精彩、有趣,而且禁得住解读。当然我们每一次节目最后还是有个环节,就是如果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爱人,你会怎么办?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话题很显然,不是遇到某种特定的人应该怎么办,而是说你处于这样的一个境况里面应该怎么办。因为我们会看到在我们今天讲述的这段三人关系里面,当然其实这是一段不成立的三人关系,它的本质还是一段二人关系。

就是说这位克里斯和她的丈夫Sylvia在他们的长达12年的婚姻里面陷入的这样一种僵局。当然在书里面,克里斯可以通过自己文学上和艺术上的一个天分和努力去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书写和创造Dick这样的一个角色来进行自我的创造反思和突破,进而在这段关系里面去打破现有的僵局,离开他的丈夫,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在这样的状态里都有这样的一个天分、才能以及艺术的能量去做这件事情。可能我们现在想要讨论的是,在普通人、在正常人,或者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人在碰到这样的一段婚姻的处境,或者说是在这样的一段渐渐转入温情和亲情这样一种平淡状态的爱情里面的一个处境,应该怎么办?

像我们刚刚讲到的,我觉得Sylvia和Chris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的,我们必须承认这里边有一些性别上的问题需要考虑,比如说他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Chris永远得不到承认,她只能做自己丈夫的幕后的帮手,这显然是一个我们需要作为一个社会去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他们对于Dick的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其实我觉得他们有很多健康的沟通值得我们去借鉴。就是Sylvia不是完全没有反应,他自己会觉得很委屈,他自己会觉得不公平,然后他同时甚至也会想要投射自己在里面,他想参与进去,他自己的这种情欲也得到了恢复和释放。

但是我觉得最为感动的恰恰是在他们分开之后,就是Sylvia能够去尊重Chris的需求、他的欲望,然后能够去帮助他和Dick进行沟通,因为我们知道最后Chris和Dick之间的几次通话,就是Sylvia后来在鼓励。

那么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关系,它是超越了关系形式的限制的。就是你们可能本来是伴侣,但是亲密关系作为夫妻不适合你们了,但不代表你们就要成为仇人,你们可以用另外一种形态去关心和支持彼此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然我这样讲的前提,一定是大家要知道这个去跟踪别人,然后去暴露别人的隐私,然后去想方设法地把别人变成自己欲望的对象,是一个不可取的事情。就是我觉得Dick其实可以,我们把它想象成一个明星,就是我们可能说在家里边去追星,但这个明星不知道,我觉得这可能是无害的,但是一旦你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然后别人会感觉到你存在的压力,他能够感受到你无时无刻的这种欲望的投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这种欲望的边界,就是它什么时候是你在想象当中,然后成为你的一种个人的创作的动力,乃至于自我实现的一种精神的源泉,而什么时候它成为了一种彼此伤害,成为了一种实质上的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和追踪。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要能够区分的事情。

好的,节目到这里,我们也要不得不和大家说再见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Chris对于Dick这种感觉,他的这种青春感。我觉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青春期的时候很容易有这种迷恋,这种全心全意的不顾一切,哪怕是对对方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因为初次相识的那种热情,然后去爱一个人的那种感觉。

我觉得真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见了。所以不如最后我们祝福大家能够在生活当中收获和珍惜更多这样的纯粹而热烈的感觉吧。我们下一期再见。好,我们下一期再见。再见。


This is an experimental rewrite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一期的痴人之爱。我是 Gandalf,我是 阿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爱你不仅仅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我自己。”这句话很多朋友在高中或初中时可能就非常喜欢,它出自一首名为《爱的诗》的开头,作者是 Roy Croft

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与这种感觉密切相关。或许我们爱着一个人,却对这个人本身知之甚少,但由于这种爱的感受,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力产生强烈的感受。那么,这就是自恋吗?其实很难说,因为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与他的界限会变得非常模糊,因此我们既爱着他,也爱着自己。

如果你陷入了一段不可控而强烈的爱情,我觉得这段感情会体现出非常强烈的自恋特质。当然,我认为在爱情中表现出自恋特质其实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因为这表明一段良好的感情会不断推动你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这是一段恋爱或良好亲密关系所能达到的非常积极的效果。而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许会发现,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有时甚至不需要另一个人的过多参与。

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是美国作家 Chris Cross 的作品,书名为《I Love Dick》,也就是说“我爱迪克”。不过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确实相对冷门,无论是在经典文学名著的队列中,还是在现代爱情小说里,它的名字都显得有些特别。

书中的情节非常易懂,因为主要人物只有三个。尽管它被写成了一本书,但其核心其实只是一个简短的事件。整个故事围绕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展开。在这个晚上,有三个角色:一是 Chris Cross,也就是作者,或说与作者同名的角色。他是一个39岁的自称失败的实验电影创作者;二是他的丈夫 Silvia Lutringer,他是一位56岁的大学教授;最后就是书名中的 Dick,他是一位文化批评家。

在那个晚上,他们三人共进晚餐时,Chris看着这两个男性深入交流后现代主义理论。然而,在此时她发现,Dick似乎在和自己调情。正巧那天晚上外面下着大雨,Chris和他的丈夫很难回到住所,于是Dick主动邀请他们一同留宿。这三个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hris和Silvia一起睡在Dick家的沙发床上,三人分散度过这段愉快的时光。在此,我必须先声明,那个晚上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尽管如此,Chris在当晚的交谈中却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Dick,她觉得Dick在沟通中也对她有那么一点意思。整夜里,Chris躺在沙发床上,心中默默挂念着他。

不幸的是,第二天早晨他们醒来时,Dick已经不在了。于是,Chris和Silvia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不久,Dick却给Silvia打了一个短短的电话,在那三分钟的通话中,他解释了为什么早上不在场,可能是出去了,没想到他们已经离开了。

截至目前为止,Chris与Dick的交往仅限于这一夜的交谈和三分钟的电话,然而在这短暂的交流之后,Chris已经深深迷恋上了他。虽然那天晚上本质上什么都没发生,但对Chris来说,她与Dick之间似乎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连结。

我对于这种感觉非常理解。在青春期,遇到一个人后,往往会在心中留念好几天,而Chris在这一书中反复提到,她已经39岁,对于即将迈入40岁这件事感到非常焦虑。Dick的出现恰恰让她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爱欲。

中间有一个词我特别喜欢,Chris将自己对Dick的憧憬和心态称之为“孤独女孩现象学”。我觉得她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位年近中年的女性,内心仍充满对爱与激情的渴望,非常感人。

不过观众朋友们可能会想,Chris不是已经结婚了吗?她不是有一个56岁的丈夫吗?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Chris将自己对Dick的感觉告诉了Sylvia。说完后,他们两人共同发起了一个给Dick写信的项目。这个过程变得有趣,是因为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Sylvia曾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学习,研究普鲁斯特,具有语言和文学的精细雕琢能力,她和Chris一起为Dick写信。

就这样,两人似乎面对的不再是妻子出轨的情感,而是一次有趣的文学性事件。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文字非常敏感,以至于不断地审核自己给Dick写的信,结果每次都不满意,最终一封信都没有寄出,反而成为了他们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一个星期后,Sylvia不得不去法国,而Chris迁往美国东岸。这时,他们已经积累了90页的信件,但一封信都没有寄出去。他们决定,在离开之前,既然有这么多书信,那就必须采取一些行动。

在这封信的写作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两人沟通的方式,还逐渐上升为一种行为艺术。作为艺术家,他们开始产生了许多疯狂的想法,比如要把给Dick的信挂在他家门口的仙人掌上,并用摄影机记录下他发现信的瞬间。

或者,他们还想在Dick所在学校的公开研讨会上,公开谈论这封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觉得,Sylvia和Chris这对夫妻的想法简直疯狂。明明只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却在他们的心中引发了如此巨大的思想风暴。

而且,他们不仅有了这个想法,还打电话告诉Dick,邀请他来参与他们的艺术作品。试想一下,如果你是Dick,该会是什么感受呢?你邀请客人到自己家睡了一晚,过了一个星期,客人打电话说:“抱歉,我们一周来一直在想你,还写了90多页的信,现在想把这些东西贴满你家门前的仙人掌上,想要拍摄你整个活动的过程。”

当然,Dick没有爽快答应,可能只是寒暄了一下。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体现在与自己产生的互文,以及与许多艺术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在谈到Chris和Sylvia想要进行的行为艺术时,不得不提到她们所模仿的艺术家 Sofia Kahl 的作品。1983年,Kahl创作了一件极具争议的作品叫《通讯录》。她在街上捡到一本失主的通讯录,先复制了一份,然后拨打通讯录上所有人的电话,试图拼凑出失主的画像。

因此,这个精神上的联系与Chris和Sylvia之间的创作十分相似。他们也在通过不断的碎片化书写,拼凑出一个陌生人的形象。我们必须记住,他们和Dick的交往仅限于那一个晚上和之后的三分钟的电话而已。

Chris和Sylvia的拼凑却各有不同。Sylvia的拼凑基于熟悉的印象和生活细节,而Chris和她丈夫的拼凑则完全属于两人的意义。正是这样的拼凑,让两个人在写信的过程中,思想不断发酵,逐渐升华。而Sylvia也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你看Dick什么都没有做,他根本不知道我们如此爱你,但我们的生活却被你搅得天翻地覆。”

最终,他们谈到要让Dick承担责任,还讨论了许多关于如何处理尸体的问题。因此,Chris和Sylvia之间关于Dick的幻想成为了他们关系的焦点,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不断升华。Dick的存在,让Chris和Sylvia之间变得更加亲密。

有趣的是,他们的婚姻已经持续了12年。在这段关系中,两人已然陷入了一种平淡,甚至有些不和谐的生活。他们可以平静地分享生活中的细节,这似乎是对婚姻中爱情激情缺失的补偿。

在漫长的婚姻中,两人已变得太过熟悉,激情消退。为了维持婚姻,他们寻找了一种补偿的方式,即构建一种解构主义式的婚姻。两人分享生活细节,以学者和艺术家的态度来分析这些瞬间,让他们的婚姻依旧充满艺术的浪漫和亲密。

这对夫妇对Dick的幻想,成为他们关系的转折点,使他们重新找回婚姻中的激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两人对Dick的情感是不同的。Dick是他们共同的欲望对象,这样的角色让Sylvia感到兴奋,因为她被Chris对Dick的兴奋所吸引。

在很多交往中,Sylvia将Dick视为他们共同完成的事件。因此她认为和Dick的沟通不重要,这次写信的过程也能让他们的沟通完成。然而,Chris并非如此,因为她真的爱着Dick。对于她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与Sylvia分享的事情,而是一种属于她自己的迷恋。

当Sylvia提到这些情感时,Chris反驳道:“不,我是真的喜欢他。”这种对Dick的情感在Chris与Sylvia分开后,通过与Dick的进一步联系逐渐清晰。她们是如何分开的呢?

首先提到的是,Chris和Sylvia在一次晚会上再次见到了Dick。在宴会结束时,Chris将那90页的信交给了Dick。随后,Chris和Sylvia共同参加了一场宴会,Sylvia是受邀者,Chris则是她的plus one,即可以带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Chris觉得自己得不到价值感和身份认同。离开Sylvia的决定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名字没有印在邀请函上,而是触发了她与Sylvia关系中许多潜在的情况。

例如在Sylvia未成为成功学者之前,恰恰是Chris帮助她创建事业,使她被认可。而Chris因为是女性,她的艺术创作却没有得到关注,反而陷入瓶颈,因此Chris觉得这很不公平。正是这些差异促使了两人在对待Dick时态度的迥然不同。

对于Sylvia来说,Dick是婚姻的补充;而对Chris而言,代表着冲动与幻想的Dick是对她过去十年忠诚婚姻行为的反叛。在她心中,自为丈夫奉献艺术生涯是一种自我牺牲,但艺术家的妻子的责任并不代表艺术家的成就。

在文中,Chris经常提到自己是个失败的艺术家,她的艺术生涯是不专业的。这在Dick的角色上也有所体现,因为我们发现Dick很少说话,时常是个沉默的存在。Chris给Dick留言时,他也很少接电话,成为一个完全空白的存在。

在书中,作者提到:“你不接电话,使得你成为了一张白纸,让我们投射所有的想象。”这既是Dick作为角色的作用,也影响着Chris。说到这里,我们进入了书的第二部分。

在Chris离开Sylvia之后,书写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整本书的后半部分依然以书信形式呈现,通过Chris写给Dick的信,我们了解到中间发生的事件。

例如,离开Sylvia不久后,他们真正约会了。在约会中,Dick对Chris的感情却非常模棱两可。那天晚上,Dick问Chris:“你想要干嘛?”Chris直接说:“想和你一起睡觉。”

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当Chris询问Dick是否想和她一起睡觉时,Dick回应:“我不会拒绝。”但当Chris想更明确对方的意图时,Dick仅表示:“我对此并不感到不舒服。”因此,Dick从未直接表达对Chris的欲望,而Chris总是不得不阐明自己对Dick的渴望。

通过反复沟通,Chris逐渐意识到,从Dick的角度来看,他显然无法避免被投射的欲望。最终,Dick说了一句关键的话:“但你甚至都不了解我。”尽管这种沟通并不顺畅,他们依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此后的交流中,Chris不断试图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Dick,并将对Dick的欲望转化为书写。书的后半部分,Chris提到了很多艺术家,比如犹太艺术家 Chitaqi,著名女艺术家 Hana Wilk,以及政治历史学家 David Ratry。所有这些看似无关的事物,都反映出Chris作为女艺术家的生存现状,阐释了她为何不被认同,以及她试图将欲望社会化的努力。 在书的第二部分,Chris对Dick的情感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尽管在Chris的书写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Chris对Dick的爱欲也在不断升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二人却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Chris的书写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内容。虽然他看似在表达对Dick的爱,但实际上,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回望自己的人生,从青春期到和Sylvia的恋爱,再到婚后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性别歧视和压迫。

他甚至提到,男性依然在摧毁女性的生活,在生活中,他被塑造成一个需要为男性献身的角色。在婚前作为一名年轻艺术家时,他的生活十分贫困,周围的人则教育他:“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就是提升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从而找到人生出路。

当Chris成为Sylvia的妻子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永远只能是Sylvia的妻子。在参加宴会时,当他报上自己的名字,检查请柬的人却不让他进去。尽管他在努力拍摄电影、投稿以及编辑书籍,身份却始终只是Sylvia的妻子,作为艺术家的成就则非常有限。与此同时,他对Dick的书写愈发成功,自己作为女性的脆弱性反而愈发显露。

在Chris的眼中,书写艺术的成功和女性的脆弱性完全是矛盾且对立的。在描绘Dick的过程中,他常常自言自语,倾诉自己的困境。Chris不禁要问,为什么女性的脆弱只能在非常个人化的领域中发声?同时,女性被视为纯洁无瑕的角色,又为什么在谈到其堕落时总是与贬义相联系?

Chris所塑造的女性生活艰难,并且无法享有艺术和选择的自由。他在这些书写中,常常会倾诉对Dick的爱,而后又开始抱怨自己在艺术界的各种挫折。这样的处境让人感到有趣,因为他将个人艺术生涯的不顺与女性身份的问题掩藏在对Dick的爱欲书写之下。

同时,本书作为一部半自传性质的虚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虽然书中的很多情节并不完全真实,但Chris Cross作为角色与作者对于艺术界和女性境遇的观点是合而为一的。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讨论了这些现象,还通过生动的例证揭示了这些现象的荒谬性。

例如,Chris在给Dick写信时,提到了犹太艺术家Chitaqi的作品及Hanna Wilk的艺术评论。这些段落不仅展示了Chris在艺术领域的见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于自身价值和艺术的思考。他并不是想表达“我比Dick更懂艺术”,而是通过自己的写作来证明这一点,既是角色的证明,也是作为作者的陈述,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对现实的批评与反思。

整本书的最后一个转折是,Dick终于给Sylvia写了一封信,而不是直接给Chris。这封信中,Dick甚至拼错了Chris的名字。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然与你们相处很愉快,但我们并不是特别亲近的熟人,我因此成为了你们的迷恋对象,这件事让我难以理解,也愤怒。”

在这段信件中,Dick清晰地拒绝了与Chris的情感联系,甚至通过拼错名字的方式彻底否定了一切。同时,这封信的宛如另一封信,只是复印件,完全与Chris无关。

从Dick的角度来看,他丝毫没有将Chris视为爱人,也并未理解Chris对他寄予的情感。我们可以用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来思考这一点:想象如果你是Dick,该会是什么感觉。你邀请朋友到家里过夜,过了一周,却得知他们写了90页的情书。

Dick与Chris之间的关系并不如Chris所想象的那般热烈、深刻,Dick的感受更像是一种被监视的受害者的形象。尽管Dick的态度并非毫无行动,他主动与Chris保持联系,也确实存在约会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他对Chris的理解和解释有多么热烈。

接下来,Chris提到他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和其社会含义,强调Dick在某种程度上是Chris的一个分身。Chris的书写几乎是对自我的反思,通过对Dick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自我需求。他应该对自己倾诉、迷恋的人并不是Dick这个真正的人,而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过程。

正如Sofia Kall通过追踪他人生活进行创作,Chris通过书写不断生产自己的身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作者和创作者。因此,Dick作为一个角色,对Chris的影响未必重要,Chris却通过将自己视作一个处于多重角色的女性,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独白与创作。

有评论认为这部作品批判了女性主义的问题,正如19世纪的《包法利夫人》一样。鲍法利夫人爱的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激情,但她的丈夫鲍法利先生虽然资质平平,却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

鲍法利先生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艾玛的追求,但他始终希望能让她幸福。然而,正是在这种无趣且逐渐平淡的婚姻中,艾玛跟随两个情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激情。最终,这种激情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数据的重负导致她自杀,反映出对爱情投射的无奈与痛苦。

而在Dick与Chris的关系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相似之处。最终Chris和她所塑造的文学爱情也在那一瞬间全然崩溃,没有理由的放弃与遗憾,构成了一种无言的悲怆。 克里斯在这里发出了艾玛在那个时代无法表达的女性声音,而西尔维亚则象征性地发出了包法利先生内心的独白。与艾玛不同的是,我认为克里斯的突破在于她完全不需要迪克这个角色的存在。她并不依赖于迪克去成为她的任何一部分。事实上,西尔维亚之前所说的也没错——即使没有迪克,她的交流仍是可以继续的。在这个过程中,迪克只是作为一种符号被用来塑造她所需要的主体。

她只需要这个料理之中迪克的想法存在,而不必真正依赖这个人。因此,我认为即使迪克并没有给予她想要的回报,克里斯的自我认知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为这两部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巨大差异提供了有趣的视角;克里斯作为现代女性,获得了一种觉醒。

在被迪克拒绝后,她仍然是活着的,甚至可以说这种拒绝让她重获新生。她在与迪克的通讯中意识到,失败也是她爱情的一部分,因此,她选择接受自己的失败。这是她生命力和主体性的体现。最终,她与西尔维亚离婚,选择走出了婚姻,以此来承担她所构建的激情所带来的后果。

另外有趣的是,尽管她和西尔维亚在婚姻上并没有在一起,但她们并没有真正分开。西尔维亚始终保持着与克里斯之间关于迪克事件的沟通和支持。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人而言非常可借鉴:伴侣关系可以终止,却不意味着曾经的相爱就要成为敌人。在同样的事情中,你们仍然可以保持联系和关心。

很多读者最终意识到,迪克其实处于一种迷惑状态,他并不想被卷入其中。因此,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尔维亚与克里斯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了关系形式的深层连接。

接下来,我想探讨这部作品写作方式的独特之处。这本书的互文性很强,它一直告诉你自己是什么作品、具有什么功能,以及作为读者该如何理解它。当克里斯与她的丈夫西尔维亚陷入僵局时,她的丈夫曾说过一句话:“你写的这些话太鲍德里亚式了。”这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暗示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一种鲍德里亚式的写作。

鲍德里亚提出的“拟态和模拟”的概念非常相关。拟态是指一个事物的复制品,而其原本的拷贝并不存在;而模拟则是指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其符号或商品代表着那个真实存在的东西。鲍德里亚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断用一个符号去指代一个旧符号,最终导致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虚拟现实中。

在这种拟态的世界来看,理解迪克这个角色的意义变得更加容易。克里斯和西尔维亚两人都对迪克知之甚少,却发展出了一整套情感和关系,甚至进行了几百页的对话,而他们对迪克的真正了解可能是不存在的,甚至只是一个不完美的表现。

在这种不断生成的语意过程中,即使这种不完美的表现也变得模糊不清。他们对话中的迪克,实际上是一个不存在的迪克。这样的过程在我们阅读文本时同样会出现。例如,有段文本提及:如果作为女性,我们困在个人艺术创作中,无法使作品产生公共性,那么何不将私人变为公共话题,并让其成为艺术主题?

这句话不仅仅是提纲挈领,它同时也是书中所体现的意义。作者克里斯通过书写,反思自己情感的背后公共性与社会性,并以此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内容最终导致出版,并在现实世界中有所意义,因为这本书的确被出版了,读者得以接触,而其中的迪克原型更是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性别维度在公共性背后展现的重要性。最后,我要提到的一个明显的视角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谁有发言权,以及为什么能够发言?”与之相关的问题则是:为什么女性在谈论性时,总觉得在贬低自己?我们为何不能自由地谈论自己的欲望?

想象一下,如果一位男性以此角度写作,描述他对一个热爱的女性有多疯狂,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作品相当普遍,因为社会习惯将男性视为欲望的主体,而女性则是欲望的客体。但如果女性表达自己的欲望,无论她是正当欲望还是隐秘欲望,最终她的声音往往会被贬低,在私人化的领域中消失不见。

克里斯认为,自己的艺术成就是如此因其女性身份和作为妻子的角色而不被认可,与她本人所取得的成就并无关系,唯一的原因便是她是女性,她发出的声音常常被遮蔽。

聊到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对这本书感到同样的精彩与趣味,而每一次节目的最后,我们通常会讨论一个情境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爱人,该怎么办?今天的讨论则并非简单指向特定的个体,而是关于在这样的境况中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可以看到克里斯和她的丈夫西尔维亚在长达12年的婚姻中陷入僵局,但克里斯通过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才能,实现自我创造和反思,从而打破当前困局,开始新生活。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才能去突破困局。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面临相似婚姻困境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刚提到过西尔维亚与克里斯的关系中,虽然存在性别问题,例如克里斯无法得到承认,她始终是丈夫背后的帮手,但在处理迪克事件时,二人之间的健康沟通值得借鉴。西尔维亚并非完全没反应,他也感到委屈与不公平,甚至试图投射自己的情欲参与其中,但更为感动的是,分开后西尔维亚能够尊重克里斯的需求,帮助她与迪克沟通,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这种关系超越了传统关系的限制,即便亲密关系已不适合,但仍未必要成为敌人。彼此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关心和支持对方的生活。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当然,讨论这些的前提是大家意识到,追踪别人和暴露他人隐私以实现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将迪克想象为一个明星,我们在家中追星可能是无害的,但一旦你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甚至让他感到无时无刻的压力,那就成了不当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欲望的边界,界定何时它仅是想象力下的个人创作动力,何时又转变为彼此伤害的侵害行为。这是我们必须区分的事情。

节目到此结束,我觉得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正是克里斯对迪克的青春感。在年轻时,我们容易产生那种全心全意的迷恋,即便对对方了解不深,那种初识的热情和爱意是随着时间逐渐稀少的。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珍惜这种纯粹而热烈的感觉,我们下期再见!